- A+
中國內燃機工業發展110多年以來,經歷了幾個階段。內燃機網整理了一下,希望能幫助有需要的同學。
中國內燃機工業從1908年廣州均和安機器廠制造成第一臺煤氣機開始,1915年廣州協同和機器廠制造成第一臺燒球式柴油機起至今已經有近百余年的歷史,中國發動機的發展歷史可以概括為內燃機工業創建階段、發動機體系建設階段和內燃機工業體系成形和發展階段。
內燃機工業創建階段從1908年到1957年。最先在上海由外國人帶入汽車,并且把發動機也作為商品開始進入我國口岸,特別是在上海先后有20多個洋行推銷英、法、德、美等國的30多種型號的發動機。由于發動機在性能上比蒸汽機優越,有市場需求,因此得到了推廣和應用。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內燃機工業得到了回復和發展。上海柴油機廠試制成功110系列柴油機,天津、長春等地也相繼有產品成功問世,到1957年全國發動機產量達到50萬臺,內燃機工業已初具規模。
1958~1966年,中國的內燃機工業發展迅速,農業機械部的成立對我國內燃機工業的規劃和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這段時期中,上海柴油機廠試制成功了可與汽車、工程機械、船舶、農業機械、大電機等多種用途配套的135系列柴油機,它是我國由仿制到自行設計、由小批量轉化為大批量生產的第一個中小功率柴油機系列。在拖拉機與農用柴油機方面,1959年建成了洛陽第一拖拉機廠,生產東方紅54型履帶式拖拉機與4125型柴油機。該廠從蘇聯引進了柴油機的先進技術。在農業機械部的領導下,有關工廠還先后研發了多種型號(165、175、195系列)的小型單杠農用柴油機,推動了我國農業機械化進程。
我國也研發了如12V180大功率柴油機及6250Z船舶與發電用的發動機。
近幾十年,我國內燃機工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整頓工作。通過引入市場機制,推行全面管理,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對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等,我國的發動機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為減少汽車與發動機對日益短缺的石油燃料的依賴以及對環境的保護,國家鼓勵發展代用清潔燃料汽車。
近期,在乘用車領域,國家大力支持電動汽車,看似對內燃機領域的一大沖擊。